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舞蹈艺考动态

教育部:明年美育全面纳入中考!美育不再是兴趣课而是一种“刚需”!

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美育全面纳入中考改革,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今年5月6日,围绕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及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有关情况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美育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理解美育?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呢?

01.把美育从“弱”变“强”

当前,一些地方将体育、美育列入中考。但长久以来,人们对体育、美术、音乐等科目统称为“副科”。对此,王登峰表示,强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美育的地位和价值。美育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我们要把美育从“弱”变“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关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对人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具有打磨作用。

美育又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和创新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它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又有着直接的关系。美育在体现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同时,又鼓励艺术实践活动用全新的方式去进行,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礼记》中对乐教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路径:声、音、乐。从人的最基本甚至最原始的生物性本能发出来的,这是声。对于人类社会来讲,人要把自己内心的欲望以一种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表达,从声变成了音。发出的声音、做出的动作和人的行为除了符合社会规范外,中国文化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符合道德标准。符合道德标准的音就是乐,声、音、乐代表着人的生物性本能、适应社会行为规范表达方式和符合道德行为规范。

我们要做的美育工作,就是认真规划和设计好让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巩固学的效果,才能够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及“五育并举”。现在学校美育工作不能有效推进、不能取得预期成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美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就像声、音、乐这样递进的过程,美育是把人的所有的欲望、愿望、梦想首先“打磨”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朝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去打磨,让他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我们要对学校美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能仅仅把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当成一个艺术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要把实现最基础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体验活动,作为实现美育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02.改革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

随着认识的提高,那么我们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美育目标的达成呢?

对此,王登峰表示,为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各地各校正在制订美育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具体研制时,要把握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兜底行动。不管学校师资、教学器材如何,都要因地制宜把美育课程开齐开足。美育教师不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以及志愿者支教行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美育的资源。

第二,提升行动。学校美育教学改革的提升行动就是要严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要教会的内容包括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等。美育是“磨刀石”,不磨起不到雕琢人的外形、内心、精神和灵魂的作用。

美育,教会是基础,展演是关键。新时代艺术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登台献艺,这样的展示才是真正将快刀往石头上去磨。如果学校不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就只是一个活动。只有组织了竞赛,才是“育”,才能实现“五育并举”中体育的价值。艺术教育也必须展、演,不展、不演无法实现美育育人的效果。

第三,争先行动。争先行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条件提升。各地各校要把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中,在师资队伍建设、场地器材条件建设上采取实质性行动。二是美育评价。全国已经有若干个省市把美育纳入中考,有的地方分值比重一再提升。很多地方也在试点,我们鼓励大家争先行动。

评价是指挥棒,它指挥了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更重要的是会带动整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教学改革、条件建设、评价建设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任何一项工作的改进都会推进美育的改革和发展。

从实施效果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份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高等教育阶段,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

03.浸润行动计划破解美育教师紧缺问题

针对当前美育教师紧缺的问题,王登峰介绍,教育部指导各地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问题。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首批支持20所高校对口支持18个省(区、市)的农村中小学校,提供持续、稳定、有效的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8万人,5年来增加17.9万人,平均增速为7.8%。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提升了1.1个百分点。”王登峰说。

此外,王登峰表示,教育部指导各地将美育教学器材配备纳入全面改薄项目统一推进,全国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达95.07%,初中达标率达96.12%,高中达标率达93.26%,近五年分别增长了36.60%、20.16%和8.67%。

下一步,王登峰表示,“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落实各学段美育课程基本要求,不断拓宽美育课程领域。强化美育教学与实践,构建并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艺术基本素养+专项艺术特长’等教学模式。”

同时,要重点改善学校美育办学条件。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完善强化学校美育评价机制。推进美育评价改革,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健全评价体系,将美育政策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等纳入督导评估,把美育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04.学不好美育连好学校都上不了

此前,教育部出台招生改革政策规定,取消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众多加分项目。同时,加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范畴,音乐、舞蹈、美术等兴趣特长获得加分!

美育进中考

事实上,艺术特长加分政策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发文明确规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各省逐步实施。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后,各省的全国性加分项目由此前的11项减至5项以内。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也由2014年的95项减至2018年的35项,大大“瘦身”。

但唯独艺术特长没有被教育部取消高考加分!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三个文件。要求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从教育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5项内容:

一是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二是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三是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四是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五是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从文件内容可以看出,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特别是《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特长获得加分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各省开始落地实施。

640.webp.jpg

随着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将艺术课程纳入中考考核,可以肯定:不学好艺术很可能连好学校都上不了。

比如江苏省就规定,艺术素质测评以A、B、C、D四个等级的形式呈现,得A等的考生才可以报考四星级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艺术类专业,得D等的考生不能报考四星级高中。

05.美育不再是兴趣课而是一种刚需

不管是从教育部出台的文件,还是各省落地实施的情况来看,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都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刚需的必修课。

近年来,加上专业艺术院校的稳步扩招和增设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教育热潮只会只增不减。

正如人民日报在《美育是一种刚需》一文中说的那样:“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研究显示,学习艺术不仅能使人获得愉悦,还能给人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学习艺术能大幅提高人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人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相关文章